形容欢乐的成语
欢乐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成语作为汉语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有不少专门用来形容欢乐的场面、心情或氛围,掌握这些成语,不仅能丰富语言表达,还能更生动地描绘喜悦之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形容欢乐的成语及其用法,帮助读者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快乐。
欢天喜地
释义:形容非常高兴,充满喜悦。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欢天喜地,拜谢天地。”
用法:常用于形容因喜事而极度兴奋的状态。
例句:听说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全家人都欢天喜地地庆祝。
喜出望外
释义:因遇到意外的喜事而感到特别高兴。
出处:宋·苏轼《与李之仪书》:“喜出望外,何啻百倍。”
用法:强调超出预期的惊喜。
例句:多年未见的老友突然来访,他喜出望外,连忙准备酒菜招待。
乐不可支
释义:快乐到无法控制,形容极度开心。
出处:《后汉书·张堪传》:“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用法:多用于形容因成功或喜事而兴奋不已。
例句: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奖,他乐不可支,连声感谢评委。
兴高采烈
释义:形容情绪高涨,兴致勃勃的样子。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用法:常用于描述聚会、活动时的热烈气氛。
例句:大家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即将到来的旅行计划。
眉开眼笑
释义: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将这两本书拿到灯下一看,不觉眉开眼笑。”
用法:多用于形容因好事而露出的笑容。
例句:听到自己被录取的消息,她顿时眉开眼笑。
心花怒放
释义:心里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
用法:强调内心极度喜悦的状态。
例句:得知自己获得冠军,他的心花怒放,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笑逐颜开
释义:笑容满面,形容非常开心。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宋江见了,喜从天降,笑逐颜开。”
用法:多用于形容因喜事而展露的笑容。
例句:看到孙子从国外回来,奶奶笑逐颜开,连忙准备他爱吃的菜。
喜气洋洋
释义:充满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用法:常用于节日、庆典等喜庆场合。
例句:春节将至,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处处喜气洋洋。
手舞足蹈
释义:双手舞动,双脚跳动,形容高兴到极点。
出处:《诗经·大序》:“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用法:多用于形容极度兴奋时的肢体动作。
例句:听到自己中奖的消息,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皆大欢喜
释义:大家都非常高兴、满意。
出处:《金刚经》:“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用法:常用于形容圆满结局,所有人都满意。
例句:经过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最终皆大欢喜。
欢呼雀跃
释义:高兴得叫喊、跳跃,形容极度兴奋。
出处: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欢呼雀跃。”
用法:多用于群体性的喜悦场景。
例句:球队夺冠后,球迷们欢呼雀跃,久久不愿离去。
喜笑颜开
释义:脸上充满笑容,形容心情愉悦。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故人相见,喜笑颜开。”
用法:强调因高兴而展露的笑容。
例句:看到孩子们平安归来,父母喜笑颜开,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乐不思蜀
释义:快乐得不想回家,形容沉迷于享乐而忘记本分。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此间乐,不思蜀。”
用法:略带贬义,形容过度享乐。
例句:他在国外玩得太开心,几乎乐不思蜀,连工作都忘了。
载歌载舞
释义: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形容欢乐的场面。
出处:《诗经·小雅·车舝》:“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用法:多用于庆典或节日活动。
例句:村民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节的到来。
喜不自胜
释义:高兴得自己都控制不住,形容极度喜悦。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时,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
用法:强调喜悦之情难以抑制。
例句:听到自己被提拔的消息,他喜不自胜,立刻打电话告诉家人。
欢乐的成语不仅能丰富语言表达,还能让描述更加生动形象,无论是写作还是日常交流,恰当运用这些成语,都能让快乐的情绪更具感染力,希望这些成语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表达喜悦之情,让语言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