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范文网

描写老人的成语,描写老人的成语100个

描写老人的成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人象征着智慧、经验与德高望重,汉语中有许多成语专门用来描绘老人的形象、性格或状态,这些成语不仅生动形象,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掌握这些成语,不仅能丰富语言表达,还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对长者的敬重。

描写老人的成语,描写老人的成语100个-图1

形容老人外貌的成语

  1. 鹤发童颜
    指头发如鹤羽般雪白,面色却如孩童般红润,形容老人精神矍铄、气色极佳。“这位老中医虽已年过八旬,却鹤发童颜,步履稳健。”

  2. 白发苍苍
    形容头发全白,多指年迈之人。“公园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在打太极拳。”

  3. 老态龙钟
    形容年老体衰、行动迟缓的样子。“他年轻时身手敏捷,如今却已老态龙钟,走路需要拄拐。”

  4. 面如枯槁
    面容憔悴,像干枯的木头一样,形容老人因衰老或疾病而显得消瘦无神。“病榻上的老人面如枯槁,让人心疼。”

形容老人精神状态的成语

  1. 精神矍铄
    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力旺盛。“爷爷虽已八十高龄,但精神矍铄,每天坚持晨练。”

  2. 老当益壮
    年纪虽大,但志气更高,干劲更足。“这位退休教师老当益壮,仍在社区义务授课。”

  3. 老骥伏枥
    出自曹操《龟虽寿》,比喻有志向的人虽年老,仍有雄心壮志。“他虽已退休,但仍心系科研,真是老骥伏枥。”

  4. 老成持重
    形容老人阅历丰富,行事稳重。“公司聘请了一位老成持重的顾问,他的建议总是很有价值。”

形容老人性格与品德的成语

  1. 德高望重
    品德高尚,声望极高,多用于形容受人尊敬的长者。“这位老教授德高望重,深受学生爱戴。”

  2. 慈眉善目
    形容老人面容和蔼,心地善良。“邻居家的老奶奶慈眉善目,总是笑眯眯的。”

  3. 和蔼可亲
    态度温和,容易亲近。“这位老领导虽然地位很高,但和蔼可亲,从不摆架子。”

  4. 古道热肠
    形容老人待人真诚,乐于助人。“村里的张大爷古道热肠,谁家有困难他都愿意帮忙。”

描写老人生活状态的成语

  1. 含饴弄孙
    指老人晚年享受天伦之乐,含糖逗弄孙辈。“退休后,他每天含饴弄孙,生活十分惬意。”

  2. 颐养天年
    指老人悠闲自在地度过晚年。“老人在乡下买了一处小院,打算在那里颐养天年。”

  3. 风烛残年
    比喻人已衰老,生命如风中摇曳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这位孤寡老人风烛残年,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怀。”

  4. 晚景凄凉
    形容老人晚年生活孤独困苦。“他年轻时挥霍无度,如今晚景凄凉,无人照料。”

带有哲理性的老人成语

  1. 姜还是老的辣
    比喻年长者经验丰富,做事更稳妥。“别看年轻人想法多,但真正解决问题时,还是姜老的辣。”

  2. 老马识途
    比喻经验丰富的人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这次项目遇到难题,多亏老李指点,真是老马识途。”

  3. 老成练达
    形容老人阅历深,处事稳重通达。“这位老外交官老成练达,处理国际事务游刃有余。”

  4. 老而弥坚
    年纪越大,意志越坚定。“这位科学家老而弥坚,七十多岁仍在实验室奋战。”

文化中的老人成语

  1. 寿比南山
    祝颂老人长寿的吉祥话,比喻寿命像南山一样长久。“今天是爷爷的八十大寿,我们祝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 松柏之寿
    松柏四季常青,象征长寿。“这位百岁老人身体硬朗,真是松柏之寿。”

  3. 龟年鹤寿
    龟和鹤都是长寿的象征,用于祝人长寿。“在老人寿宴上,晚辈们纷纷祝愿他龟年鹤寿。”

  4. 椿萱并茂
    椿指父亲,萱指母亲,比喻父母健康长寿。“他家庭幸福,椿萱并茂,令人羡慕。”

汉语中关于老人的成语丰富多彩,既有对长寿的祝福,也有对智慧的赞美,更有对晚年生活的描绘,这些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恰当运用这些成语,能让表达更加生动传神。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