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范文网

形容没有钱的成语,形容没有钱的成语捉襟见肘

形容没有钱的成语

金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没钱”的状态也常常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汉语中有许多成语可以形象地描述经济拮据、囊中羞涩的境况,这些成语不仅生动有趣,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形容没有钱的成语及其用法解析。

形容没有钱的成语,形容没有钱的成语捉襟见肘-图1

形容经济拮据的成语

一贫如洗

解释:形容穷得一无所有,像被水冲洗过一样干净。
出处:元代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用法:多用于形容极度贫困的状态,强调财产几乎为零。
例句:他早年家道中落,一贫如洗,后来靠自己的努力才逐渐改善生活。

囊空如洗

解释:口袋里空空的,像被水洗过一样,形容身无分文。
出处: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
用法:多用于形容暂时性的经济窘迫,强调手头没钱。
例句:这个月工资还没发,他已经囊空如洗,连吃饭都成问题。

家徒四壁

解释:家里只有四面墙壁,形容极其贫穷,没有任何财产。
出处:汉代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用法:强调家庭贫困,物质匮乏。
例句:他年轻时家徒四壁,全靠勤奋读书才改变命运。

阮囊羞涩

解释:指口袋里没钱,经济困难。
出处:宋代阴时夫《韵府群玉》记载,晋代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人问囊中何物,答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
用法:略带幽默,形容手头拮据。
例句:最近开销太大,阮囊羞涩,连朋友聚会都不敢参加了。

债台高筑

解释:形容欠债极多,难以偿还。
出处:汉代班固《汉书·诸侯王表》:“有逃责之台。”颜师古注:“责,债也。”
用法:多用于形容因欠债而陷入经济困境。
例句:他生意失败后债台高筑,不得不变卖家产还债。

形容生活困顿的成语

饥寒交迫

解释:饥饿和寒冷同时袭来,形容生活极其贫困。
出处:晋代陶渊明《饮酒》诗:“饥寒交至,顾尔俦列。”
用法:强调生活艰难,缺衣少食。
例句:战争年代,许多人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贫无立锥

解释:穷得连插锥子的地方都没有,形容极度贫困。
出处:汉代王充《论衡·状留》:“贫无立锥之地。”
用法:夸张手法,形容一无所有。
例句:他早年贫无立锥,后来白手起家,成为富商。

捉襟见肘

解释: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经济困难,顾此失彼。
出处:《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用法:既可用于形容经济窘迫,也可比喻资源不足。
例句:公司资金紧张,运营捉襟见肘,不得不裁员。

寅吃卯粮

解释:寅年就吃了卯年的粮食,比喻入不敷出,提前透支。
出处: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就是寅吃卯粮,也只顾目前。”
用法:多用于形容财务规划不当,提前消耗未来资源。
例句:他习惯寅吃卯粮,信用卡透支严重,导致债务缠身。

无米之炊

解释:没有米却要做饭,比喻缺乏必要条件,难以成事。
出处: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用法:强调因缺乏资源而无法完成任务。
例句:公司资金链断裂,再好的项目也是无米之炊。

形容经济状况不佳的成语

青黄不接

解释:庄稼还没成熟,存粮已经吃完,比喻经济困难,新旧不能衔接。
出处:《元典章·户部·仓库》:“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用法:多用于形容经济或资源短缺的过渡期。
例句:公司新产品尚未上市,旧产品销量下滑,正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

入不敷出

解释:收入不够支出,形容经济状况不佳。
出处: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零七回:“但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用法:强调收支不平衡,经济压力大。
例句:他每月工资固定,但房贷车贷压力大,常常入不敷出。

左支右绌

解释:指财力或能力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出问题。
出处:明代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左支右绌,劳而无功。”
用法:形容经济或精力上顾此失彼。
例句:创业初期资金紧张,他左支右绌,疲于应付各种开支。

穷困潦倒

解释:生活贫困,精神颓丧,形容经济和精神双重困境。
出处:唐代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用法:多用于形容长期贫困且意志消沉的状态。
例句:他失业多年,穷困潦倒,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

一文不名

解释:一个钱都没有,形容极其贫困。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邓通)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用法:强调身无分文,经济窘迫。
例句:他赌博输光家产,如今一文不名,连房租都交不起。

成语的文化内涵

这些形容没有钱的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贫困状态的生动描绘,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对节俭、勤劳的重视,许多成语源于历史故事或文学典故,如“阮囊羞涩”出自晋代名士阮孚的轶事,“家徒四壁”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相关。

在现代社会,虽然经济条件普遍改善,但这些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描述个人或企业财务困境时,它们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让人们在调侃或自嘲时多了一份文雅。

经济状况起伏是人生常态,了解这些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能让人更深刻地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无论是“囊空如洗”的窘迫,还是“债台高筑”的压力,这些成语都以凝练的方式道出了金钱与生活的复杂关系。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